要不是亲眼看着李艳红倾情挥墨,很难将这个身高1.37米、双手长满老茧的乡野农妇和书法联系在一起。今年47岁的李艳红来自湖南郴州苏仙区大奎上村。由于家中尚未脱贫,她除了和大多农村妇女一样要耕田种地、操持家务外,还饲养了七八十只兔子,用于补贴家用,供养两个孩子上学,养兔子和练书法是她能想到的最幸福的事。(特约通讯员 谭洁 文/图)
说起自己痴迷书法一事,李艳红笑得憨厚。“村里的人都拿我当笑话和谈资哩!” 李艳红说,每每见她放下锄头镰刀、关了房门、伏在粗陋的大木桌上开始提笔蘸墨写字,左邻右舍就故意拿她取乐。“他们敲门打窗,拉长声调大声喊着‘李艳红,日头出来啦,还不出工,你躲在屋里搞什么鬼哟……’”时间长了,李艳红慢慢就习惯了。她跟着大伙一起笑着,自我解嘲。然后村里人也都习惯了这个被书法迷得五迷三道的“怪人”了。
每天奔走于田垄、牛棚和灶台间的乡民当然无法理解李艳红的兴趣爱好。她自己也说不出冠冕的缘由。“就觉得书法很美!17岁那年在一个退休老干部家做保姆,我第一次在报纸上看到毛笔书法,便觉得它简直太美了,一种无与伦比的美!”李艳红说,练习书法能带给自己美的享受,好比看着一只幼小的兔崽子被自己精心饲养后变得活蹦乱跳又健康壮实时的心情。
看着或气势恢宏或娟秀飘逸的书法作品经自己的手一点点呈现出来,那种成就感简直妙不可言。”说着,李艳红兴奋地掏出平日里的练习作品在记者眼前摊开来,这是她近期每天练习4小时、耗时一周的最新作品:六张四尺整宣的《岳阳楼记》,字体工整有力、端庄大气。瞬间,她的眼里掠过淡淡的忧伤:“我家男人也看不惯我的‘不务正业’,一见我写字就来气,跑来抢笔夺纸……我只能趴在木桌上,用身子护着,就怕他撕咯。”
“好在我家男人不会打人!”李艳红圈点出令自己最满意的几个字,继而又开怀大笑:“他不打我,我就继续练。把农活做完了,把家里收拾妥当了,等丈夫孩子都睡觉了,我一个人安安静静地练。” 就这样,对书法的热爱,李艳红已经坚持了整整20年。嫁到大奎上村之初,生活一度兵荒马乱,没有条件舞文弄墨。李艳红便从嫁妆箱里掏出以前的旧报纸、旧刊物,反复品鉴书画栏目里刊登的当代名家作品。
像孙国民、史宓、李逸峰……这些书法家的名字她耳熟能详。觉得特别棒的字,她就用剪刀剪下来,收藏、反复临摹。李艳红说,从来没想过自己能否成“家”成“师”,只想有朝一日能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这种独特的书法之美!2008年,她从《郴州日报》上读到了书法家曹隽平,便毅然下山要拜他为师。10年来,李艳红无数次匆匆下山又急促上山,只为得到曹隽平老师的点拨。
“我原本喜欢柳体、小楷,曹老师建议我习颜体。”李艳红心怀感激地说,曹老师从未嘲笑过自己,对她的日常习作总能从结构、运笔多方面逐字点评讲解,令自己受益匪浅。“他教我书法,不仅分文不取,还经常组织学生为我捐纸捐墨。遇上这么好的老师,我要不好好练习,争取进步,怎么好意思下山嘛?”曹隽平告诉记者,李艳红身上有一种打动自己的力量:她对书法艺术的纯粹和执著,就像一股清流,在当下浮躁功利的社会里更显弥足珍贵。
“李艳红虽然家贫困顿,但是她的精神充实富有。”曹隽平说,颜体行以篆籀之笔,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概凛然。李艳红常年挥锄割草、奔走于广袤的山野,手腕有力量、腹中有天地,加之她又能沉心静气,选择颜体是最适合不过的。经过数十年的领悟练习,如今李艳红的颜体已渐入佳境,点横勾撇之间尽显生命的张力。